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
中研院跨領域大樓籌建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記錄
會議記錄
一、開會時間:98年4月16日中午12時
二、開會地點:本院行政大樓1樓簡報室
三、主 持 人:王副院長惠鈞 記錄:黃群真
四、出席人員:
籌建委員會委員:王惠鈞、葉義雄、李文雄(吳俊宗代)、呂光烈、謝蕙蓮、張亞中(湯朝暉代)、蔡明道、姚孟肇、孫以瀚(林建城代)、李定國、陳水田(請假)、陳星皓
中研社區協進會代表:瞿海源、陳章波
中研里里長:楊立凡
總務組:曾國材、詹千靚、林鴻志
專案管理:江其文、洪玲萍
建築師:陳潔生、嚴緯勇、黃建彰
五、簡報:(略)
六、與會單位意見:(略)
七、結論:
一、 本院目前已針對實驗室進行VOC調查工作,並於今年度編列3千餘萬元執行化學所環境改善計畫,對於院內其他所(處、中心)之實驗室也將儘快分棟分階段著手進行改善。
二、 針對院內水溝常因缺乏雨水沖滌而導致臭味產生,院方未來將定期派水車沖洗疏濬,以解決水溝惡臭之問題。
三、 針對社區居民提出院區鄰近居民罹癌之比例較高乙節,未來院方將進行全面性的流行病學調查,調查對象包括院內人員及週邊社區居民。
四、 為保有本研究大樓與動物中心間綠色廊道之開闊性,本棟建物西北面突出之量體擬縮減一半,並將方型量體改為圓弧造型處理或請建築師提供其他設計方案。
五、 請建築師於配置圖中加入現況相對位置,如幼稚園大門、現有小徑,以增加讀圖的辨識性。
六、 請分析本研究大樓興建完成後,風洞對環境的影響及風切等問題。
七、 生態水池後續管理等問題,請建築師納入考量。
八、 請建築師針對基地內現有15年以上之老樹進行調查,評估保留之價值與可行性,結合景觀整體規劃設計之。
九、 本院配合國家政策借予財團法人國家實驗動物中心之土地,若經行政院審議通過支持該中心搬遷計畫,遷移後所歸還之土地,本院承諾將逐步規劃為永久綠地及開放空間,並串聯院內既有及規劃中之生態綠廊,提升院內及社區之生活環境品質。
十、 本院與國科會於202兵工廠現址一隅共同辦理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計畫,其定位為以創新研發為主之國家級生技研究園區,乃屬國家政策,並不符合跨領域計畫之使用目的,故中研社區協進會建議本棟建物遷移至該園區之構想實不可行。
十一、 本院承諾未來將陸續改善院內各棟建物環境污染等問題,並要求本大樓各使用單位提出未來研究計畫清單,俾利建構本院最高品質之研究大樓。
十二、 對於社區居民之意見與訴求,院方會展現最大誠意改善既有問題,並計畫透過里長、電子網路公布欄或院內週報方式公告社區,達到院內資訊透明化,並於合法合理之情況下提供相關回饋措施予社區。
八、散會:下午2時30分
2009年4月28日 星期二
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組專案小組再審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本人前往旁聽,提出園區從事病毒的生物科技研究,要特別注意和監督環境汙染問題,整個區域也應該是封閉的,不應開放道路。楊里長提出從十二巷進出嚴重影響社區,建議另行拓寬四分溪北邊防汛道路,本人也呼應此項建議。
最後,主席未經討論即裁決組專案小組處理。
今天此案等於被擱置,社區有機會再提陳情和建議,促成中研院及相關政府單位重新規劃。
瞿海源報告
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
五月九日合唱團公演節目表
1.心韻&韻友合唱團
a.Pie Jesu
b.Lift thine eyes
c.Gloria Deo
2.四分溪合唱團
a.聽泉
b.六月茉莉
c.不了情
3.心韻&韻友合唱團
a.阿爸的風吹
b.天頂的星
c.雨衣
下半場:
1.扶輪知音合唱團
a. The concert celebration
b. The sound of music
2.四分溪&扶輪知音合唱團
a.聞笛
b.台灣百合
c.化為千風
3.全體大合唱
a.Con te pariro (Time to say goodbye)
b.台北的天空
五月九日(星期六)下午3:30
大安高工活動中心
復興南路二段五十二號
木柵線大安捷運站
環保署環評大會退回重審中研院跨領域大樓案
會議經過如下: 宣讀第三次初審結果 由一位環評委員代表綜合說明本案審查經過與結果,提到原設計是地上十層,地下兩層等。
由社區代表和里長發言 本人、楊里長和張萬全先生先後發言反對在現址興建此大樓
主席徵詢環評委員意見 有一位委員提出一些問題
中研院代表總務主任陳水田先生說明,指出現在已改為地上八層地下兩層,又說了一些居民和院方有歧異等等
另一位環評委員表示他沒有參與此案審查,但是他質疑原來是十樓,改成八樓,環境影響說明書並沒有改,這樣是不可以的。
主席詢問中研院代表是否十樓改為八樓,院方代表陳星皓先生說是
主席立即就裁決說案子不同,退回重審。
我們推測即研究院要重新規劃改寫環境說明書,再重頭開始審查。 瞿海源報告
2009年4月18日 星期六
連署反對中研院興建跨領域科技大樓
反對中央研究院在緊鄰人口稠密處興建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
反對興建計畫之八大理由
一、 污染長期,危害難估:中研院對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迄今尚無具體規劃防制極為複雜難以評估之各種汙染,發生事故風險大。若對緊鄰居民造成傷害,事態將極為嚴重。該大樓可能服役60年,其污染是長期的,其危害將難以估計。
二、 汙染類多,防治不易:跨領域大樓將設置的儀器中心,單就核磁共振光譜儀來說,量測樣品需溶於重氫(氘)溶劑,這些重氫溶劑大多為高揮發性、高毒性。例如苯-D6、氯仿-D1、二氯甲烷-D2 均為致癌物,具高毒性,易揮發氣化。再者,尚有其他各種放射性及實驗材料汙染的可能性。總之,跨領域研究的汙染物種類多,成分複雜,防治不易。
三、 緊鄰市場,恐汙食物:該大樓緊鄰公有市場,有數個月風向恰將排出汙染物吹進市場,直接污染食物,易釀成公共危險。
四、 高度擁擠,空間緊迫:中研院生命科學各所的地形和建築目前已處於高度擁擠的環境中,鄰近重劃區將興建數棟高層大樓,該院區的緊迫程度將更突顯,幾無迴旋空間。
五、 已有場所,無亟需要: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原規劃使用單位目前雖無專用建築,但已利用該院既有建築設備從事研究,並無立即興建專用大樓之需要。至於跨領域研究專題中研院也已應允將其部分實驗「留置於院內相關研究大樓」或「移至未來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總之,興建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並非迫切的需要。
六、 生技園區,整體願景:目前中研院國家生技園區已辦理都市計畫之細部計畫,可望於最近通過,中研院即可取得部分土地快速興建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
七、 環評要求,未恪辦理:環保署環評委員曾要求「研究院二段70巷居民反對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民意溝通協調請加強」,中研院答覆稱「遵照辦理」,然所舉各項作為均係表面工夫,並未具體與社區居民積極溝通。
八、 留白美化,平衡創意:中研院應空出興建跨領域大樓的基地空間,加以美化,加以整治,植入創意,營造綠廊,平衡該地區的擁擠,在多棟建物間有些許留白,有些許美意,有休憩和透氣的空間。
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致環保署中研社區協進會函090408
受文者: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發文日期:2009年4月8日
發文字號:中研協090408號
速等:最速件
主旨:
一、中央研究院籌建跨領域科技大樓嚴重影響社區環境,敬請貴署拒絕通過該興建計畫,
二、中央研究院興建計畫迄今尚未規劃完備之環境汙染防制計畫,請貴署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詳實審閱中央研究院對審查意見之回覆是否具體切題。
說明:
一、 中央研究院興建跨領域科技大樓,由於量體太大,緊鄰人口密集社區,對環境有嚴重衝擊,實不宜興建。本社區居民大會於本年三月二十三日一致通過要求中央研究院停止在目前規劃的基地上興建具高度爭議性之跨領域科技大樓。本社區要求中央研究院停建的詳細理由如下:
(1) 跨領域科技大樓量體太大,建築基地面積又太小,對環境衝擊極大。
(2) 該建築緊鄰人口密集社區,與鄰近社區緩衝綠帶狹隘,勢將破壞社區優質之生活環境。
(3) 中央研究院生物科學研究院區長期未有效處理實驗研究所製造之空氣與噪音等汙染,居民已不堪其擾。在未真正有效消減及防制既有環境汙染的狀況下,對跨領域科技大樓防制環境汙染設計,居民無法給予信任。
(4) 審視有關跨領域科技大樓之環境說明書及貴署審查意見,發現目前跨領域科技大樓有關防制環境汙染之設計並不具體,尤其在防制空氣及噪音汙染方面尚未有具體有效之規劃。
二、迄今為止的中央研究院跨領域科技大樓的環境說明書及貴署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會議記錄顯示開發單位尚未提出有效的環境保護計畫,社區居民對此有四大疑慮:
(1) 跨領域科技大樓疑有設置有機化學實驗室之計畫。
在環境影響說明中並無提到將從事有機化學實驗,但在建築師事務所初步規劃,則規劃了有機化學實驗室,裝設排氣櫃。有機化學實驗汙染極為嚴重,也極難防制,絕對不宜在如此接近住宅區的地方設置有機化學實驗室。中央研究院應承諾在跨領域大樓永遠不設置有機化學實驗室及其他任何有可能為害社區居民健康與生命的實驗設施。
(2) 跨領域科技大樓環境汙染防制規劃不夠具體。
根據環境影響說明書書面暨現勘意見及答覆說明(97年8月),環評委員詢問「跨領域大樓未來之設置使用設施為何,有否研究、實驗室其產生之空氣汙染為何?」(審1-4),中央研究院答覆稱如表A1-1所示,然而表A1-1只列設施簡介與儀器名稱,並無任何有關空氣汙染之說明。即使在該附件第二、三點文字說明部分也只提到有害廢棄物(液)及游離幅射,並無一字說明空氣汙染及其處理。在第三次會議上,林素貞委員再提出「補充有關生醫廢棄物及有毒有害廢棄物(液)之種類、清單與數量,及因應緊急應變之對策」。
跨領域大樓鄰近密集住宅區,有效消除空氣汙染至為重要,該大樓工程似尚無完備之規劃。在公開說明會上,中央研究院答覆有關防制汙染之要求時,答稱「有關廢棄(問者是說廢氣)、噪音等將先依環保法規標準處理後,將盡可能設計朝公園或空曠方向排放,避免擾民」。然而跨領域大樓東臨中研市場,南邊是細生所,西邊是動物中心,北邊緊臨社區,四週並無公園,也無空曠之地,同時廢氣隨風向不同會飄向各方,不可能只往一個方向排放,中央研究院的答覆實是空話。實際上中央研究院似乎至今並無有效防制廢氣及噪音的具體規劃。
特呈請貴署環境評估委員會嚴密審查跨領域科技大樓之環境汙染防制規劃。並請特別考量生物與化學科學製造有害廢棄物對社區居民之可能影響,必要時,請要求中央研究院另行覓址興建。
(3) 中央研究院對既有之環境汙染未有效消減。
中央研究院對既有之環境汙染至今尚未有效消減,尤其是該院生物科學研究各所長期排放廢氣,製造噪音,雖經居民一再陳情,迄無有效改善。目前該院規劃一項噪音防制工程,已兩度流標。該院應該進行的汙染防制工程甚多,實際上卻進度緩慢。社區居民對該院能否有效防制生物研究所產生之環境汙染深感憂慮,對該院消減跨領域大樓環境汙染的實際效能因此而更深表懷疑。
(4)跨領域科技大樓施工期間各種汙染極為嚴重,興建計畫尚未提出有效可行之防制計畫。
據貴署「中央研究院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溫室、學人寄宿舍(1)(2)等新建工程開發環境影響說明書」專案小組第三次初審會議記錄(環署綜字第0980014341,98年2月18日發文)對該案做成「有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提出開發單位應辦理事項三項,其中兩項要求加強營建工程噪音防制以及訂定施工環境保護執行計畫。又,黃乾全委員、林鎮洋委員、陳俊成委員也分別提出相關要求。至今為止,中央研究院似對營建施工期間之各項環境保護措施尚無有效具體之規劃。
三、本社區居民對中央研究院在緊臨社區興建跨領域科技大樓屢次表示反對,但中央研究院並未正視居民意見,僅以敷衍態度因應。三月二十三日居民大會乃做成要求中央研究院停止興建立決議。
(1)貴署專案小組第二次初審鄭福田委員曾要求「研究院二段70巷居民反對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民意溝通協調請加強」,中央研究院答覆稱「遵照辦理」,然所舉各項作為均係表面工夫,並未具體與社區居民積極溝通。
該院於97年10月7日確實邀請本社區代表及本地區里長、市議員、立法委員「開會」,但對居民及民意代表所提意見並未做答覆,會後並無任何記錄。
至於徵選開發專案管理廠商有一位社區居民參與,該居民係中央研究院研究員,乃是代表該院美化環境委員會召集人出席,並非社區正式代表。又徵選管理廠商案並未針對社區居民意見提出討論。
中央研究院答覆鄭委員此項詢問,聲稱正在改善院內實驗大樓噪音問題,實際上這項防制噪音工程迄今尚未成功招標。該院在整個答覆中大幅說明此項未尚未施行之工程,似有意模糊問題之焦點。即整個答覆未實際具體回應鄭委員之詢問。
(2)本社區居民曾要求中央研究院公開有關興建跨領域科技大樓資訊,尤其是環境影響說明書及其審查結果,該院均以尚未定案予以拒絕。顯示並未有誠意與社區居民溝通。
(3)三月二十三日本社區舉行居民大會,邀請中央研究院派代表回覆居民要求,該院派王惠鈞副院長、劉兆漢副院長、陳水田主任、陳星皓專員前來,但所做答覆並未令居民滿意,居民大會乃做成要求中央研究院停建之決議。會後,於三月二十五日正式行文中央研究院要求停止在目前規劃基地上興建跨領域科技大樓。
(4)居民大會之後,本社區要求派正式代表參加跨領域科技大樓籌建委員會,經中央研究院同意後,本社區有兩位居民代表列席三月二十七日第一次籌建委員會。會中對代表要求停建、永遠不設置有機化學實驗室等均未獲正式回覆。本社區理事會將在評估後決定是否再繼續派代表參與籌建委員會會議。
敬請貴署要求最高學術研究機構規劃最佳環境汙染防制措施,彰顯貴署保護環境的使命與決心。
附件:中研社區協進會致中央研究院文兩件。
副本抄送 立法院蔡正元委員臺北市議會李彥秀議員臺北市議會吳世正議員中研里辦公室
中研社區協進會
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社區四分溪合唱團五月九日公演
時間:民國98年5月9日(週六)下午3:30
地點:北市大安高工活動中心
台北市復興南路二段52號 (捷運木柵線大安高工站)
本團演唱曲目:
聽泉,六月茉莉,不了情,
聞笛,台灣百合,化為千風,
台北的天空,Time to say goodbye.
本次共同演出團體,另有:
台北韻友合唱團
心韻合唱團
扶輪知音合唱團
將另演出十一首歌曲,
包括The sound of music (電影:真善美)
以及安德魯.韋伯(A.L.Webber )的The concert celebration音樂會的禮讚等聯篇歌曲,
精彩可期。
誠摯歡迎好鄰居們蒞臨聆賞。
「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新建工程」第1次籌建委員會會議紀錄
「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新建工程」第1次籌建委員會會議紀錄
一、開會時間:98年 3月 27日下午 2時 30分
二、開會地點:本院行政大樓 2樓會議室
三、主 持 人:王副院長惠鈞 記錄:黃群真
四、出席人員:
籌建委員會委員:王惠鈞、葉義雄、李文雄(請假)、呂光烈(請假)、
謝蕙蓮、張亞中、蔡明道、姚孟肇、孫以瀚(林建城代表)、
李定國、陳水田、陳星皓
總務組:曾國材、鄧鏡廷、詹千靚、蔡文慈、林鴻志
專案管理:吳培良、江其文、洪玲萍
建築師:陳潔生、嚴緯勇、黃建彰、邱正義、蘇行良、孫健行
社區代表:李陸洋、瞿海源
五、簡報:(略)
六、與會單位意見:(略)
七、結論:
(一)院內針對中研社區協進會所提之十二項訴求,已於上周座談會中
口頭簡述說明,預計下星期以正式書面答覆。
(二)關於既有存在之問題改善方面,目前院方已努力進行改善,包括:
噪音(去年開始即針對老舊機電設備進行更新,以減低頂樓冷卻
水塔之低頻噪音問題。另針對現有噪音,將採取隔離之方式逐一
改善)、臭味(主要是廢水處理廠定期清除污泥時產生,其氣味
應不致對人體造成傷害,未來待本院污水下水道系統工程完成
後,污水可直接排放至下水道不經廢水處理廠,此問題即可解
決。部分無法直接排放部分,會再另外處理)。
(三)針對社區居民對本計畫所提出之意見,院方有誠意改善既有問
題,並朝最高標準方向努力。
(四)關於縮小大樓量體方面,院方會針對需求單位之使用情形做通盤
考量,所節省之經費將作為提升建物周圍環境品質之用。
(五)關於對社區居民具體回饋事項方面,本棟大樓未來可提供停車場
供社區居民優惠停車,會議室及圖書室等設施供居民申請使用。
(六)針對本院院區既有空氣污染將參考採用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儀
(FTIR)檢測確認污染成分及污染源,俾利及早確認污染源並進行
改善處理。
(七)針對既有植栽之移植於未來將會做妥善處理。
(八)針對使用單位提出之「奈米實驗室」係指「奈米等級之精密實驗
室」,而非從事奈米相關之研究或實驗,為避免名稱造成誤解,
爾後將以「超精密實驗室」之名稱呈現。
(九)院方於本週主管會報中已建議編列預算,作為未來環境改善之
用,對於本計畫之興建並要求施工單位減少衝擊。
(.本計畫未來將針對量體大小、與鄰里關係等方向為考量進行
一)
規劃,待確認使用內容後將再進一步討論。
八、散會:下午 4時 0分
中央研究院回覆本社區十二項訴求
敬請貴院立即停止在目前規劃的基地上興建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
本院推動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之興建係為配合國家政策、發展國家重點科技,並協助我國產業順利轉型,以延續我國在全球產業之整體競爭力。案經行政院經建會第1332次委員會審議通過,並經行政院97年9月2日院臺科字第970037343號函核定。
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主要提供本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應用科學研究中心及參與跨領域研究專題相關人員進駐使用,其中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應用科學研究中心為院內既有研究單位,而跨領域研究專題則為整合院內既有生命科學及數理科學相關研究群組進行之研究,並肩負延續本院基礎研究及國家科技發展之使命,故本大樓之興建自有其重要性。
再者,本院刻正配合國家重大建設發展政策,與國科會共同辦理「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計畫,該園區依國家既定政策定位為以創新研發為主之國家級生技研究園區,在任務上則定位為銜接本院跨領域研究之成果,作為我國生技產業轉型之基礎,並設定以生醫轉譯等研究及協助將研究成果技術移轉以促進產業升級之育成中心為主要開發內容,開發期程訂於民國100年國防部撥交土地,預計105年完成園區之開發。就計劃內容而言,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與「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兩者在國家政策定位及任務分工之設定上是不相同的,而期程上跨領域科技大樓之空間需求甚殷,亦無法配合「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之開發。是故,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無法納入「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內設置,且開發時程上有立即興建之必要性。
貳、回覆中研社區協進會中研協090323號函主旨二之說明:
一、 反對在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設置有機化學實驗室。
中研院答覆:
進駐本大樓包括: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應用科學研究中心、跨領域專題研究人員及相關公共儀器,其中僅跨領域研究專題有部份化學生物、天然物、疫苗等實驗室,為降低社區區民之疑慮,本院擬將跨領域研究原核定進行之專題計畫,包括:「新興病毒及感染疾病研究」及動物等所需之相關研究空間移至未來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設置。有機化學實驗室則留置於院內相關研究大樓(化學所)。對於各種可能污染源均將採取最高標準處理(詳見六)。
二、 確定行政大樓在外,實驗大樓在內的興建原則。
中研院答覆:
本大樓之規劃設計將以行政與研究室空間面對社區,實驗室空間配置於基地南側遠離社區為原則,以降低對社區環境之影響。
三、 跨領域大樓基地內縮三十五公尺,應從研究院邊界算起。
中研院答覆:
本案基地腹地最窄處為75公尺,建物寬度(單走道)約需28公尺,如退縮35公尺,跨領域大樓僅距細生所2公尺,已無空間,不甚合理。未來本案建築物與社區間之配置規劃方向將儘量朝保留完整空地努力,最少退縮20公尺。
四、 跨領域大樓量體太大,請院方考慮縮小。
中研院答覆:
依基地條件及需求空間量,本案擬興建地上最多8樓之建築,為避免量體過大,除主建築退縮外,本案將利用造型變化,外露陽台及空中花園等虛化量體,以降低視覺上的衝擊。
五、 要求勿將大樓進出口設在七十巷。
中研院答覆:
本大樓之主要進出口計畫設置於院內,並不會設置於70巷,惟車道進出口設置於研究院路二段70巷10弄(中研市場西南方),此方案為因應本大樓啟用後,開放部份地下停車空間供中研里民夜間使用所設,其設置位置亦是最不影響北側70巷社區生活品質之方案。
六、 要求有效消除跨領域大樓對環境的污染。
中研院答覆:
1. 本案原依法應取得四項綠建築標章,本院承諾將致力於取得六項綠建築標章,包括:「日常節能指標」、「水資源指標」、「綠化量指標」及「污水垃圾改善指標」等,以提高本建築對環境品質要求之標準。
2. 本院將分階段針對院區既有建築進行噪音污染、空氣污染、廢水及廢棄物處理等進行調查與改善,今年度(98年)已編列3千餘萬進行化學所環境改善計畫,並擬定「中央研究院空氣品質監測與改善計畫」(詳附件一)及「中央研究院環境影響預先通報及處理機制」(詳附件二),以確保全院區及週邊社區的環境衛生及安全性。
3. 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在設計階段即以符合國際相關環境標準為目標,施工過程中亦將符合工安環保法規之要求,並於完工啟用後實施嚴格之環境管控機制,使環境品質超越國際標準之上。其處理原則說明如下:
設計階段:
(1) 設計規劃初期針對目前計畫及未來預期計畫之使用需求和實驗物品種類進行詳細調查,在細部設計階段即針對各實驗物品特性選擇最適當處理設備規劃。
(2) 排氣處理設備能力將依據實驗室同時使用量進行規劃,故處理能力保證將超過實際排放需求量。
(3) 考慮選擇噴射式風機,將處理完之氣體送至高空與大氣混合稀釋。
使用階段:
(1) 排氣處理設備設具自動維護功能,可確保設備正常處理能力。
(2) 專人定期採樣檢測。
4. 實驗室廢水方面,依據近三年中央研究院廢水處理場之廢水水質,其原水之化學需氧量約為150 mg/L,生物需氧量約為55 mg/L,懸浮固體物則為92 mg/L。上述水質依臺北市下水道管理規則第十九條之規定,皆能符合納管標準。
5. 在廢水收集、接管規劃方面,中研院於97年6月27日與式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訂立「院區污水下水道工程委託技術服務採購案」契約,辦理本院院區及宿舍污水管線埋設工程之規劃、設計及監造事宜,刻正辦理細部設計中,預計98年年中發包施工,99年底完工後即接入衛工處污水下水道管線中。屆時將廢水處理廠將停止運作並配合院區整體規劃拆除相關設施,而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啟用後之廢水將於該大樓經前置處理,達納管標準後,再排放至台北市污水下水道中。
6. 有關本大樓可能產生噪音污染之設備系統,規劃策略說明如下:
(1) 針對直接安裝於建築物外的設備,如空調冷卻水塔,排風機等產生噪音的設備,將採用效率較高等級的設備,將設備本身噪音降低,再針對設備設置隔音、消音的裝置,如消音箱、隔音板或圍牆等,將噪音降至合環保署日/夜間要求的噪音管制標準。
(2) 發電機噪音污染控制。
(3) 設置住宅型消音器,控制測試及運轉之噪音。
(4) 設置發電機黑煙處理器,減低排煙污染。
七、 請貴院有效削減既有噪音污染。
中研院答覆:
本院對於院區既有建築之使用可能造成研究院路二段70巷鄰房之噪音干擾,業於97年12月16日委託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完成現場監測工作,根據監測報告書結果,擬於本院細生所、生醫所進行噪音改善工程,刻正辦理規劃、設計及監造團隊招標事宜,預計於98年下半年完成噪音改善工程。此外,對於全院區之例行性或突發性噪音,將透過前述「中央研究院環境影響預先通報及處理機制」之執行,使院內同仁及鄰近社區居民預先知情以為因應。
八、 請儘早進行綠廊營造。
中研院答覆:
本院刻正積極規劃建立串聯全院區之生態綠廊系統,期能提供院內同仁及鄰近社區居民更優質的休閒活動空間。
其規劃構想主要是以蔡元培館周邊小森林為中心向院區北側發展,經水稻田、生態池、動物中心通達北側中研社區,此計畫將於院區污水下水道工程完成接管之後陸續拆除污水處理廠及生命科學建築群組之溫室,並配合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工程之興建,重新整合規劃該區域之開放空間與綠地。區域中之動物中心原定之遷建計畫配合國家政策暫緩,長期目標本院仍計畫將整合動物中心遷建後之土地,予以再利用並綠化,營造完整的生態綠廊步道系統。
此外,本院亦將積極辦理中軸綠蔭大道(研究院路102巷)之改造,並漸次延展綠廊範圍以串聯人文館後山之生態步道。
同時,跨領域大樓新建工程亦將因應工程順序及工區動線,配合工期調整施作,及早進行綠廊營造。
九、 請公開有關跨領域大樓所有資料。
中研院答覆:
本院辦理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新建工程前,於97年4月30日舉行環境影響評估公開說明會,其後有關環境影響評估歷次初審會議之會議記錄及相關資料皆公開於環保署之官方網站。
本案業已完成專案管理及規劃設計監造建築師之遴選與簽約,刻正辦理基本設計階段,其規劃設計時程預計至98年底完成,並於99年動工興建,本大樓之規劃、設計、興建過程將加強與鄰近社區居民之溝通,透過邀請社區居民代表參與會議討論、建立定期溝通機制等方式,公開本案相關資料,以減少因不了解所造成之恐慌、疑慮與誤會。
十、 要求在籌建及興建過程各種會議有正式的社區代表參加。
中研院答覆:
本院為加強與鄰近社區之溝通管道,於跨領域大樓籌建委員會中邀請兩位服務於本院擔任研究員之社區居民(呂光烈教授、謝蕙蓮教授)為代表,參與籌建委員會之相關會議,社區居民可透過社區代表表達意見,並能於各項會議前及會議後充分掌握本大樓籌建委員會之最新決議與工作執行進度等資料。同時,本院於98年3月27日所召開之本案籌建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亦邀請社區代表出席表達社區居民所共同關切之議題。未來本大樓建立公共藝術之過程,亦將邀請社區代表參與。
十一、請在跨領域大樓提供回饋性的社區活動空間。
中研院答覆:
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於完工啟用後將提供社區回饋性之活動空間包括:
1. 本大樓地下室將提供部分汽機車停車位供社區夜間停車使用。
2. 本大樓之大型會議空間將開放中研里里民租借舉辦社區團體活動或集會使用。
3. 本大樓將規劃圖書室提供中研里里民良好的閱讀空間。
4. 開放空間結合公共藝術、綠地,提供社區民眾良好的景觀視野及戶外休憩活動場地。
5. 提供社區免費或優惠參與院內相關活動及表演。
6. 將不定期舉辦環境安全衛生教育講座,廣邀中研里民免費參與。
十二、 請保留遷離後的動物中心、與其北邊綠地、以及跨領域大樓與社區間的緩衝綠帶,並做成正式的永久性的決策。
中研院答覆:
本院對於該區域之綠地及開放空間,已有保留既有綠地,並重新規劃為生態綠廊之構想,跨領域大樓與社區間之緩衝綠帶亦為本案設計重點目標。此外本院亦計畫建立串聯全院區之生態綠廊系統,配合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工程之興建,重新整合規劃該區域之開放空間與綠地;國科會動物中心原定之遷建計畫配合國家政策經行政院核示暫緩,長期目標本院仍計畫將整合動物中心遷建後之土地或四分溪認養加蓋、整修、認養之土地予以綠化,營造完整的生態綠廊步道系統。
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本社區去年對國家生技園區陳情記錄
案 名
變更臺北市南港區中南段2 小段302-1 地號等機關用地(供
國防部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第202 廠使用)及保護區為機
關用地(供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使用)及機關用地(供中央
研究院及國防部使用)主要計畫案
編 號 1 陳情人 中研社區協進會陳進華理事長
陳情理由
為配合國軍202 兵工廠舊址上興建「國家生物科技園
區」,臺北市政府將「規範該園區於後續開發配置時,應留
設園區內之聯絡道路,銜接東側之研究院路、四分溪防汛
道路,與北側穿越忠孝東路銜接興中路之隧道路段,作為
聯絡南港舊庄地區與南港車站之服務性道路」。而此遂道出
口,一處為四分溪防汛道路,一處為研究院路二段12 巷底
之勤力橋旁。
中研社區協進會全體居民對於市政府擬將遂道出口一
處置於研究院路二段12 巷底之勤力橋旁,表示堅決反對,
並經理監事會5 月15 日決議,請求市府必須將隧道出口遷
離12 巷底之勤力橋旁,理由如下:
第一,如此重要之隧道出口,不應置於居民所住之巷內,
而應直接連至研究院路等幹道上。
第二,該出口處為中研公園、思亮新村、中研里居民最集
中之處,更是中研院附設幼稚園所在地,原為居民
休憩之場所。市政府將幹道出口置於民眾所居住之
巷內,將擾亂並危及居民和孩童之生活。
第三,四分溪和旁邊之山林,為各類鳥禽棲息所,更是中
研里好山好水之重要屏障,一旦將隧道口置於12 巷
底,四分溪旁之巷道將成為汽機車往來之孔道,帶
來嚴重之污染與破壞。
建議辦法
我們堅決反對市政府在研究院路2 段12 巷底設置隧道
出口。另外,基於環保的理由,中研社區協進會建議為來
隧道內,應設置雙向自行車專用道,鼓勵民眾騎車至南港
車站搭乘捷運,減少汽機車的使用。
委員會議
決 議
本案為主要計畫,本項陳情有關交通動線規劃等建議,係
屬細部計畫內容。
請好鄰居提供對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陳情意見
本社區曾在該案主要計畫公告時提出陳情,政府以當時是主要計畫,未予處理,現在則已提出細部計畫,本社區應再提出陳情,請大家提供意見
細部計畫資料可在台北市都市發展局網站查到:
http://www.udd.taipei.gov.tw/pages/detail.aspx?Node=33&Page=2616&Index=3
案名為:
擬定臺北市南港區中南段2 小段302-1 地號等機關用地(供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使用)及中南段1 小段628地號等機關用地(供中央研究院及國防部使用)細部計畫案
本社區對主要計畫之陳情書及政府之決議收錄在下一個部落格專欄中。
2009年4月12日 星期日
中研社區協進會函090323
受 文 者:中央研究院
發文日期:2009年3月24日
發文字號:中研協090323號
速 等:最速件
主旨:一、敬請貴院立即停止在目前規劃的基地上興建跨領域科技大樓。
二、敬請貴院正式回覆本社區提出的十二項具體訴求。
說明:一、本社區協進會三月二十二日居民大會通過正式決議,請中央研究院停止在目前規劃的基地上興建跨領域科技大樓。
二、對貴院王惠鈞副院長、劉兆漢副院長、陳水田主任及陳星皓專員參加本社區居民大會回覆《對中央研究院規劃興建跨領域科大樓影響社區環境提出建言》,本協進會敬表謝意。
三、抄附中研社區協進會三月二十二日居民大會有關貴院代表回覆本社區有關興建跨領域科技大樓十二項訴求之摘要及居民之意見。
四、敬請貴院正式行文回覆本社區所提十二項建議。
五、有關以上各項詳細說明請見附件
副本抄送 中研里辦公室
臺北市議會李彥秀議員
臺北市議會吳世正議員
立法院蔡正元立法委員
中研社區協進會
理事長 陳進華
中研社區協進會
秘書長 易祥麗
聯絡地址:臺北市南港區11574研究院路二段
七十巷四十七弄四號一樓
聯絡電話:(02)26511599
中研社區協進會對中央研究院規劃興建跨領域科大樓
第二次陳情說明
一、 本社區協進會三月二十二日居民大會通過正式決議,請中央研究院停止在目前規劃的基地上興建跨領域科技大樓,決議請見附件居民大會會議記錄。
說明:
1. 本社區協進會於三月二十二日上午舉行居民大會,在聽取貴院代表回覆本社區先前所提十二項訴求後,居民一致要求貴院停建,經提臨時動議,居民一致通過決議:要求中央研究院在目前規劃基地上停建有高度爭議性的跨領域科技大樓。
2. 綜合居民在會議上所提意見,我們歸納有五項重要理由請貴院在目前規劃基地上停止興建跨領域科技大樓:
(1) 貴院已在現在院址興建過多建築,跨領域科技大樓量體太大,塞在目前規劃的基地,對環境有嚴重衝擊。
(2) 跨領域科技大樓不應緊鄰人口密集社區興建。大樓與鄰近社區緩衝綠帶狹隘。
(3) 貴院對生物科學研究區長期所製造之空氣、噪音及廢水均未有效處理,居民已不堪其擾。在未真正有效消減及防制既有環境汙染的狀況下,對跨領域科技大樓防制環境汙染設計,居民無法給予信任。
(4) 目前跨領域科技大樓有關防制環境汙染之設計並不具體,尤其在防制空氣及噪音汙染方面並未具體規劃。
(5) 貴院兵工廠新院區應有足夠空間興建跨領域科技大樓。
二、 敬請貴院正式行文回覆本社區所提十二項建議。
說明:
1. 貴院王惠鈞副院長、劉兆漢副院長及陳星皓專員口頭回覆本社區先前所提十二項訴求,不夠明確具體,特請貴院正式以書面詳盡回覆。
2. 對「要求有效消除跨領域大樓對環境的汙染」,王副院長僅回覆將遵守國內及國際標準盡量做好防制。遵守既定標準本來就是應該的,重要的是跨領域科技大樓興建工程必須要有重要有效的防制環境汙染計畫。
3. 在本社區十二項訴求中,原陳情書有詳細明確的質疑,或許限於會議時間,貴院代表並未予以明確回覆或說明。敬請貴院對十二項訴求中所提所有大小質疑均予以詳盡明確之回覆。
4. 貴院代表有部分回覆,由於會場音響不良,與會居民多聽不清楚。
5. 貴院若不能對十二項訴求有明確具體而善意的回覆,社區居民及本協進會將被迫堅決反對在目前規劃的基地上興建有高度爭議性的跨領域科技大樓。
中研社區協進會2009年居民大會會議記錄
會議時間:2009年3月22日上午10時
會議地點:中研里社區活動中心(中研市場二樓)
主 席:李陸洋代理理事長
記 錄:張秋雯
出 席:(如附件:中研社區協進會居民報到表)
列 席:中央研究院王惠鈞副院長、劉兆漢副院長、陳水田主任、陳星皓專員
(以下僅列有關中央研究院跨領域科技大樓部分會議記錄)
中央研究院院方代表對本社區十二項訴求答覆摘要:
一、反對在跨領域大樓設置有機化學實驗室。
中研院答覆:有關實驗移至兵工廠新院區,部分實驗會用到有機溶劑,量不會大。
二、確定行政大樓在外實驗大樓在內的興建原則。
中研院答覆:本院會考慮。
三、跨領域大樓基地內縮三十五公尺應從研究院邊界算起。
中研院答覆:將由基地內縮二十公尺。
四、跨領域大樓量體太大,請院方考慮縮小。
中研院答覆:目前規劃最高蓋到八樓。
五、要求勿將大樓進出口設在七十巷。
中研院答覆:原則上出入口不會設在七十巷。
六、要求有效消除跨領域大樓對環境的汙染。
中研院答覆:將遵照國家及國際標準,盡量做好環境汙染防制工程。
七、請貴院有效消減既有噪音汙染。
中研院答覆:已盡量在處理,最近已完成噪音測量和防制噪音設計,工程並已招標。
八、請儘早進行綠廊營造。
中研院答覆:在施工前會積極規劃,線廊除原來幼稚園前面以外,要延伸到中研市場這一邊。
九、請公開有關跨領域大樓建築所有資料。
中研院答覆:將盡量有透明化方向努力。有些初步規劃尚未定案,就被拿來質疑,引起一些誤會。
十、要求在籌建及興建過程各種會議有正式的社區代表參與。
中研院答覆:未具體回覆。
十一、請在跨領域大樓提供回饋性的社區活動空間。
中研院答覆:請社區提具體建議。目前已規劃停車場,可提供停車位給社區居民。也規劃自行車道及自行車公用化。
十二、請保留遷離後的動物中心、與其北邊綠地、以及跨領域大樓與社區間的緩衝綠帶,並做成正式的永久性的決策。
中研院答覆:政府決定暫緩施行動物中心遷建至竹南的計畫。遷建後,院方暫時沒有什麼計畫。
居民在會中提出許多意見,無法一一記錄,將重要意見摘錄如下:
一、 請中央研究院勿在這個地方興建爭議性很大的跨領域科技大樓。
二、 請在中研院兵工廠新院區興建跨領域科技大樓。
三、 中研院院區建築密度太高,不應再興建大樓。
四、 目前中央研究院院區空氣、水汙染很嚴重,尚未有效改善。
五、 中央研究院院區對環境汙染很嚴重,院方也一再無法信守承諾有效改善,對跨領域科技大樓環境汙染防制居民完全沒有信心。
六、 本社區婦女乳癌比例似乎偏高,請研究院調查實驗室排放廢氣有無影響。
七、 中央研究院缺乏長遠規劃,因發展迅速,有空地就加蓋建築,嚴重破壞環境。
八、 中研社區這一帶目前非常寧靜,興建爭議性的跨領域科技大樓勢必嚴重衝擊社區生活品質,令人擔心害怕。建議移到兵工廠新院區興建,如果一定要在這裡建大樓,造成汙染傷害就再也無法恢復。目前副院長說明的,也不保證以後不會發生。(楊里長發言)
王副院長對於居民的意見的回覆:
一、 對大家所提不要在這裡興建跨領域科技大樓的建議,我們會帶回去考慮。不過,請思考為什麼我們要建跨領域科技大樓。不能要求我們不要發展,也請大家再去看看院區狀況(居民立即在下面表示不以為然,有人說在轉移焦點)。不能保證不建。
二、 都有依法辦理公聽會和提交環境說明書送環保署審查,里長都有出席。
楊里長回應:
一、 環境說明會並沒有邀請里長和社區,是知道有這個說明會,自己去的。
二、 我們沒有建議不要建這個大樓,是請院方到兵工廠新院區去建。
臨時動議:
一、 建議居民大會做成決議,要求中央研究院停止在現在規劃的基地興建跨領域科技大樓。
決議:要求中央研究院停止在現在規劃的基地興建跨領域科技大樓。並正式行文中央研究院告知此項決議。
對中央研究院規劃興建跨領域科技大樓影響社區環境建言
對中央研究院規劃興建跨領域科技大樓影響社區環境
提出建言
對貴院規劃興建跨領域科技大樓,由於緊鄰社區,建築量體甚大而又有實驗室的設置,社區居民甚為關心。雖經貴院王惠鈞副院長與本社區居民代表溝通,而本社區居民一再反映若干問題,但是貴院相關人士一再聲稱尚未定案,尚可變更,然而卻也一直未有效接納社區建言。據了解目前建築師的初步規劃,有諸多基本設計概念,對社區環境似有嚴重衝擊。為避免貴院興建大樓破壞環境而引起居民不安,甚至引發抗議,特鄭重提出十二點建議,敬請惠予採納,以維護社區環境及居民健康,也助成跨領域大樓順利興建。
一、反對在跨領域大樓設置有機化學實驗室。在環境影響說明中並無提到將從事有機化學實驗,但在建築師事務所初步規劃,在大樓九樓規劃了有機化學實驗室,裝設排氣櫃。有機化學實驗汙染極為嚴重,也極難防制,絕對不宜在如此接近住宅區的地方設置有機化學實驗室。我們極為鄭重要求貴院承諾在跨領域大樓永遠不設置有機化學實驗室及其他任何有可能為害社區居民健康與生命的實驗設施。
二、要求實驗大樓不能直接在社區前面。建築師初步規劃,安排實驗大樓臨近社區,而行政大樓則在靠細生所的方向。此種設計對社區衝擊極大,也與中興顧問公司參與管理公司投標時的規劃完全相反。對於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心態和管理公司的態度,乃至本院主事者的基本立場,社區鄰居多感到失望與不安。我們要求貴院確定行政大樓在外實驗大樓在內的興建原則,讓社區居民安心。
三、跨領域大樓基地內縮三十五公尺應從研究院邊界算起,且應盡量放寬此一緩衝綠帶。根據建築師初步規劃的草圖,是以七十巷社區房舍牆面算起三十五公尺做為減緩龐大建築物對社區的衝擊的緩衝距離。連同社區房舍庭院及馬路就已有近二十公尺,院方承諾內縮三十五公尺,其實只內縮了十五公尺。不僅此種緩衝距離太短容易引起社區居民不安,這樣緩衝空間的算計更令人懷疑貴院並無意真正考量社區居民的權益。
四、跨領域大樓量體太大,對鄰近社區環境影響衝擊很大,甚至對貴院整體環境影響也不小。我們仍然企求貴院縮減量體,減少對附近環境過量的衝擊。
五、要求勿將大樓進出口設在七十巷,尤其不可將廢棄物載運車輛在七十巷進出。建築師初步規劃進出口設在七十巷,很不妥當,又反映該建築師事務所對社區居民不友善的基本心態。
六、要求有效消除跨領域大樓對環境的汙染。根據環境影響說明書書面暨現勘意見及答覆說明(97年8月),環評委員詢問「跨領域大樓未來之設置使用設施為何,有否研究、實驗室其產生之空氣汙染為何?」(審1-4),貴院答覆稱如表A1-1所示,然而表A1-1只列設施簡介與儀器名稱,並無任何有關空氣汙染之說明。即使在該附件第二、三點文字說明部分也只提到有害廢棄物(液)及游離幅射,並無一字說明空氣汙染及其處理。跨領域大樓鄰近密集住宅區,有效消除空氣汙染至為重要,該大樓工程似尚無完備之規劃。在公開說明會上,貴院答覆有關防制汙染之要求時,答稱「有關廢棄(問者是說廢氣)、噪音等將先依環保法規標準處理後,將盡可能設計朝公園或空曠方向排放,避免擾民」。然而跨領域大樓東臨中研市場,南邊是細生所,西邊是動物中心,北邊緊臨社區,四週並無公園,也無空曠之地,同時廢氣隨風向不同會飄向各方,不可能只往一個方向排放,貴院答覆實是空話。實際上貴院似乎至今並無有效防制廢氣及噪音的具體規劃。環評委員雖未再加以追究,但貴院若無法保證清除空氣、噪音之汙染,社區居民將直接受害,社區居民將寢食難安。
七、貴院在環境影響說明書及答覆環評委員有關加強維護鄰近社區環境不受跨領域大樓汙染時,一再強調已接納社區居民意見改善細生所等噪音汙染。實際上消減既有噪音的工程至今尚未施工,未來是否能有效消除既有噪音也還難以確定,社區居民對此深感憂慮,對貴院消減跨領域大樓環境汙染的實際效能因此而更深表懷疑。
八、自院邊界內縮至跨領域大樓的緩衝範圍且不在施工動線內的地區應及早進行綠廊營造,使社區居民早日稍稍舒減因開發帶來的壓力,不應等二三年開幕後才種樹。
九、要求公開有關跨領域大樓建築所有資料,增進社區居民對相關狀況之充分了解,減除不必要的誤會及疑慮,同時也可提供鄰近居民進行必要之監督及提出必要之改善意見。
十、要求在籌建及興建過程各種會議有正式的社區代表參與,增進貴院及社區居民的溝通,並防患於未然,先期有效解決問題。在建成使用後,亦請安排社區進行監督。對社區及社區代表提出之建議,以及貴院承諾之事項,請貴院做成正式記錄。
十一、請在跨領域大樓提供回饋性的社區活動空間。
十二、貴院王惠鈞副院長曾向社區居民代表及里長等承諾動物中心與社區間的綠地以及動物中心遷離之後均不再興建任何建築。保留貴院這個區域以及跨領域大樓與社區間的緩衝綠帶對貴院及整個鄰近區域的環境至為重要。敬請貴院對此做成正式的永久性的決策。
980310-2中研社區協進會函
受文者:中央研究院 翁院長
發文日期:2009年3月11日
發文字號:中研協090311號
速等:最速件
主旨:貴院興建跨領域科技大樓對社區環境將產生嚴重衝擊,本社區協進會提出十二項具體要求與建議,敬 請採納。並請儘速將有關建議送建築師事務所做為設計之依據。
說明:本社區協進會提出《對中央研究院規劃興建跨領域科大樓影響社區環境提出建言》,謹附於後。
中研社區協進會
理事長 陳進華
中研社區協進會
秘書長 易祥麗
聯絡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 七十巷四十七弄四號一樓
聯絡電話: (02) 26511599
2009年4月10日 星期五
啟用中研社區協進會部落格
正式啟用中研社區協進會部落格
名稱為「中研社區」
部落格網址是:http://academicvillage.blogspot.com
歡迎好鄰居利用這個部落格發布訊息、討論社區有關事務
報告四月十日第十五屆理監事會重要決議
一、推選瞿海源為理事長。
二、工作幹部:
祕書長:易祥麗,執行祕書:張秋雯
環境小組召集人:蔡明潭
活動小組召集人:徐英豪
好鄰居主編:臧振華
三、新理監事會做成決議:要求中央研究院停止在現址興建跨領域科技大樓
四、成立監督小組監督中研院跨領域科技大樓興建及使用、國家生物科技園區籌建
五、對國家生物科技院區籌建向台北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提出異議,由鄰居組成一個小組來研 議異議內容。
六、函請台北市新聞處要求有線電視系統業整理電纜以維護社區景觀。